湖南法治報訊(王汝福 李少華)在“三高四新”戰略的引領下,衡東縣委政法委聚力聚焦“加快建設縣域經濟強縣”這一首要戰略目標,通過創新舉措與扎實工作,持續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,深化矛盾糾紛排查化解,著力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,為衡東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筑牢了安全屏障。日前,由衡陽市委政法委與《湖南法治報》共同策劃的“衡陽政法單位一把手訪談”欄目,對衡東縣委常委、縣委政法委書記李建華進行了專訪。
湖南法治報:衡東縣在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,特別是創新推進“網格+法庭+司法”社會治理新模式和大力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,極大地提升了矛盾糾紛的化解效率與群眾滿意度。請問,在推動這些創新舉措落地實施的過程中,您認為最關鍵的因素是什么?衡東縣將如何進一步鞏固和深化這些成果?
李建華:基層治理法治化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手段。近年來,衡東縣委政法委充分發揮了領航者和協調員的關鍵作用,通過高效整合各方資源,深度參與并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實踐,成效斐然。
我們創新性地推出了“網格+司法+法庭”這一社會治理新模式,實現了社會治理的精細化與法治化的有機融合、聯動解紛。網格員作為“前哨兵”,及時發現并上報問題,司法所與法庭則迅速響應,形成聯動機制,通過多元化手段有效化解矛盾糾紛。一方面,打通了基層政法單位參與基層治理的“神經末梢”。通過“網格+N”的模式,建立健全覆蓋城鄉的司法服務網絡,讓基層政法各單位常態化與鄉鎮黨委、政府、村委會等部門進行聯動,凝聚合力、提前介入,形成解決矛盾糾紛的多元化解體系,真正將非訴訟機制挺在前面,極大的減少訴訟量。另一方面,助推了鄉鎮解決基層治理中的“疑難雜癥”。基層政法單位從司法角度給予鄉鎮、村(社區)矛盾糾紛化解的專業意見,宣傳法治理念。這一模式自實施以來,已成功調處上千起社會矛盾,“人民調解為先,司法訴訟兜底”的高效聯動解紛體系已基本形成。
信訪工作方面,我們深入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進程,嚴格落實《信訪工作條例》,嚴格實行預防、受理、辦理、監督追責、維護秩序“五個法治化”,形成“受理部門負責程序推動、辦理部門負責實質解決”的良好局面。大力推行“四方三步一滿意”工作法,明確了人大代表、鄉鎮人大主席團、責任單位及信訪群眾四方責任,通過“結對聯系、上門走訪、代訪帶訪”三步走策略,最終實現群眾滿意的目標。這一創新機制不僅規范了代訪帶訪的工作流程,還顯著提升了信訪案件的化解效率和成功率,全縣各級人大代表累計開展代訪帶訪活動530余人次,成功化解初信初訪170余件,化解成功率高達86%,部分長期未決的信訪積案也得到了有效解決,贏得了群眾的廣泛贊譽。
此外,為進一步提升矛盾糾紛化解效率,我們還在縣鄉兩級建立了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處中心,采用“多中心合一、一中心多用”的創新模式,整合了綜治、訴訟服務、信訪接待等多方資源,實現了矛盾糾紛的集中受理、分流處理與高效化解。今年以來,全縣共化解矛盾糾紛1370起,調解成功率高達95%,充分彰顯了這一機制的實效。
下階段,我們將繼續鞏固和深化治理成效。一是強化信訪問題源頭治理,建立矛盾糾紛三級聯動調處機制。二是提升信訪工作法治化水平,建立“五源共治”“ 訴源治理”“網格+信訪”“網格+司法+法庭”等基層治理新模式。三是推動重點信訪積案化解,深入開展信訪積案攻堅年行動,切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切身利益問題。
湖南法治報:衡東縣在構建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體系、推進平安建設等方面是如何做到精準施策、高效執行的?有哪些具體的創新舉措和成功經驗可以分享?
李建華:衡東縣委政法委始終堅持黨建引領的核心地位,精心構筑起“黨委領導、政府負責、部門協同、上下聯動”的全方位工作體系,這一體系的扎實構建,為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奠定了堅實基礎,并贏得了省市驗收組的高度認可。
我們緊盯群眾關切,對“涉毒涉詐、涉性侵未成年人、涉黑涉惡”等社會危害極大的違法犯罪行為發起凌厲攻勢,保持高壓態勢。近三年常態化掃黑除惡斗爭成效顯著,穩居全市榜首;今年,衡東縣的治安環境和警務形勢持續向好,治安警情同比下降16%,刑事警情更是降低了25%。反詐打跨工作成效斐然,刑拘及破案數分別實現了31.9%和25.84%的年度增長,“利劍護蕾·雷霆行動”取得明顯成效,現行發案數得到根本遏制,為全縣青少年健康成長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法治環境。在禁毒工作上,衡東污水毒品含量檢測低位運行,在全市排名靠前,毒情形勢迎來了近八年來的最好成績。
為有效防范化解社會穩定風險,全面開展社會穩定風險排查,全面摸清底數。一是健全排查制度。組織對全縣17個鄉鎮和11個重點領域開展涉穩風險隱患摸底排查。強化了對重點人員和群體的動態管理和預警預防。二是強化風險穩評。本著應評盡評的工作原則,對16個重大項目進行了社會穩定風險評估,確保所有重大項目實施過程中不發生涉穩事件。三是強化應急處突。今年以來,縣委政法委牽頭妥善處置突發事件13件,實現了“六個不發生”目標,確保全縣社會大局持續安全穩定。
在智慧安防領域,“平安鄉村·雪亮工程”成為守護鄉村安寧的亮麗名片,我們安裝了超過4萬個高清監控攝像頭,覆蓋了鄉村的每一個關鍵角落,并與公安、交警及社會面視頻監控資源進行深度整合,實現了對全縣重點區域的全方位、立體化監控。此外,還全面完成了縣、鄉、村三級綜治中心的建設,并依托市“云治衡陽”網格化服務管理平臺,實現了對全縣17個鄉鎮、257個村社區、1326個網格的精準管理與服務。
湖南法治報:衡東縣在親企服務、暖企措施以及護企行動上采取了多項創新舉措。衡東縣政法系統是如何確保各項措施有效落地、形成合力,從而真正惠及企業、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?
李建華:衡東縣委政法委積極響應省市“三高四新·法治護航”專項行動的號召,緊密圍繞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的核心任務,從法治環境、治安環境、服務環境等多維度切入,系統規劃并穩步推進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建設。我們主要采取了以下幾項關鍵舉措:
親企服務“零距離”。今年4月,我們出臺了《衡東縣政法系統“三高四新·法治護航”三年行動實施方案》,成立了專項工作領導小組,明確了“兩提升一下降一個不發生”的具體目標,并細化了任務清單和責任分工。專項行動啟動以來,政法各單位積極作為,主動搭建政企溝通橋梁,通過舉辦政企“面對面”座談會等形式,直接聽取企業心聲,累計收集并高效處理了13條企業意見建議,及時回應企業關切,助力企業排憂解難。
暖企服務“零溫差”。為營造更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,我們構建了“1+8+N”項目建設協調指揮體系,特別設立環境優化組,由縣委政法委牽頭組建工作專班,重拳打擊“三強三霸”等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。同時,用好“網格+法庭”模式,有效化解了大量涉企矛盾糾紛,為企業發展營造了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。
護企工作“零容忍”。縣委政法委充分發揮統籌協調功能,引導全縣政法系統聚焦重點領域,加大打擊力度,為法治化營商環境提供堅實的司法保障。公安機關嚴厲查處非法阻工等違法行為,法院深化執源治理,檢察院依法起訴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的犯罪案件,司法局通過案前化解、案中調解等方式妥善處理涉企行政復議案件,共同織就了一張嚴密的法治保護網,有效維護了企業合法權益,挽回了大量經濟損失。
湖南法治報:在網絡安全治理與法治化建設方面,衡東縣是如何利用新技術、新手段來預防和打擊網絡犯罪,同時提升全社會的網絡安全素養,確保網絡空間更加清朗、安全?
李建華:衡東縣高度重視網絡安全工作,通過建立健全一整套網絡安全制度體系,不僅明確了網絡安全責任主體,還顯著增強了對網絡運營商、互聯網企業等關鍵環節的監管力度。針對網絡攻擊行為,我們重拳出擊,嚴厲打擊各類網絡犯罪活動,特別是對網絡黑產鏈進行了深度清理和整頓。今年5月,衡東縣網信辦依法對“彩虹婚戀”APP作出行政處罰,開出了衡東縣網絡執法首張罰單。此外,在公安部打謠專項行動的引領下,衡東縣公安局積極行動,查處了30余起網絡謠言案件,有效遏制了網絡謠言的蔓延勢頭,為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作出了積極貢獻。
為了形成打擊網絡犯罪的強大合力,我們與網絡安全單位建立了緊密的合作機制,實現了信息互通、協同作戰,開展了一系列集中打擊網絡犯罪的專項行動,成功偵破了網絡販賣明星個人行程信息等案件。
為提升公眾網絡安全意識的重要性。衡東縣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網絡安全宣傳教育活動,通過集市宣傳、校園宣講、社區講座等多種形式,將網絡安全知識送到群眾身邊。
此外,“清朗”“凈網”“護苗”等系列專項行動在衡東縣持續深入開展,進一步強化網絡執法工作,努力維護網絡空間的公平正義和合法權益。同時,我們還積極利用大數據賦能法律監督,全面推進數字網絡工作,不斷提升網絡空間治理的智能化、精細化水平,為構建安全、清朗、有序的網絡環境貢獻力量。
責編:王汝福
一審:曾金春
二審:伏志勇
三審:萬朝暉
來源:湖南法治報